西门子在2020年前后推出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是其应对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技术布局。该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整合工业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工具,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回收的全链条碳排放追踪与优化。以下从技术架构、应用场景、行业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架构:多模态数字化工具的深度整合

1. 数字孪生驱动的全流程仿真 

平台基于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通过Teamcenter产品成本管理软件构建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从设计阶段的碳足迹预评估到生产阶段的实时监控。例如,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工程师可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如铝合金替代钢材)和工艺参数(如注塑压力优化),模拟不同方案下的碳排放差异,选择最优路径。该工具可精确计算范围1-3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使用及回收阶段的间接排放,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2. 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数据交互 

针对供应链碳数据碎片化问题,平台引入SiGREEN碳足迹可信精算与追溯系统,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实现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碳排放数据安全共享。例如,西门子成都工厂通过该系统实时获取上游钢材供应商的生产能耗数据,结合自身生产流程,精准计算PLC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每小时更新一次数据,较传统人工核算效率提升80%。该技术已通过T?V南德认证,确保数据符合ISO 14067国际标准。

3. AI驱动的动态优化模型 

平台内置工业AI算法,可自动识别高碳排环节并生成优化建议。例如,在钢铁行业,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通过分析高炉炼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预测设备维护周期并调整工艺参数,帮助河钢集团降低碳排放5%,废钢循环使用率提升至60%。在微电网场景中,Smart ECX平台结合天气预报和负荷预测,优化光储充系统的调度策略,使北京环球供电服务中心的绿电自给率达100%,年减排140吨二氧化碳。

二、应用场景:从制造到服务的立体覆盖

1. 产品设计阶段的碳成本平衡 

平台支持“碳-成本”双维度决策,帮助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控制成本。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设计中,通过模拟不同材料组合(如磷酸铁锂 vs. 三元锂)的碳排放与制造成本,西门子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出碳足迹降低18%、成本下降12%的电池方案。该功能已集成到Teamcenter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块,使设计变更的碳影响评估时间从数周缩短至小时级。

2. 生产过程的实时碳监控 

在离散制造领域,平台通过边缘计算设备采集生产线能耗数据,结合数字孪生模型实时生成碳仪表盘。例如,洛克美森济南工厂通过该系统优化注塑机和机器人的运行参数,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2%,年减排600吨二氧化碳。在流程工业中,gPROMS Utilities数字应用通过全厂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帮助GALP炼油厂减少3-8%的碳排放,同时降低运营成本5%。

3. 产品服务化的碳管理延伸 

平台将碳管理从生产环节延伸至产品使用与回收阶段。例如,在租赁市场,西门子与Kinto Mobility合作,通过远程监控租赁车辆的能耗数据,优化维护计划并延长电池寿命,使单车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5%。在电池回收领域,与北辰循环共建的碳足迹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记录退役电池的拆解、材料再生过程,使再生材料的碳足迹可追溯至原始矿产开采,支撑欧盟电池法案合规性。

三、行业影响: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

1. 供应链碳透明度提升 

平台推动建立跨行业的碳数据共享生态Estainium,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加入,覆盖汽车、电子、化工等领域。例如,华域麦格纳通过该平台与大众汽车共享电驱动系统的碳足迹数据,使其产品顺利进入欧盟绿色供应链目录,出口成本降低10%。在医疗器械领域,西门子医疗的Syngo Carbon系统实现影像设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帮助医院满足欧盟MDR法规对环境绩效的要求。

2. 政策合规与市场准入 

平台帮助企业应对全球碳壁垒,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美国IRA法案。河钢集团通过WisCarbon平台获得T?V南德颁发的产品碳足迹证书,使其钢材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提升15%。在国内,平台助力50余家企业获得政府绿色采购资质,2024年相关订单规模超20亿元。

3. 商业模式创新 

平台催生新型服务模式,如碳足迹认证SaaS化。西门子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碳足迹入门服务”,用户可通过在线工具快速生成符合ISO 14067标准的报告,认证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成本降低60%。在电商领域,与亚马逊合作的气候友好认证服务,帮助中国企业产品快速获得CPF绿标,2024年相关销售额增长40%。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1. 数据整合难题 

不同企业的ERP、MES系统异构性导致数据对接成本高,目前平台支持OPC UA、MQTT等20余种工业协议,但仍需定制开发才能适配复杂场景。西门子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标准化数据中台,降低集成门槛。

2. 算法泛化能力 

现有AI模型多针对特定行业训练,跨领域迁移效果有限。例如,钢铁行业的优化算法直接应用于化工行业时,减排效率下降至3%。未来将引入联邦学习技术,在保护企业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构建跨行业通用模型。

3. 动态碳价适配 

随着碳交易市场发展,平台需实时接入碳价数据以优化决策。西门子正与洲际交易所(ICE)合作,开发碳成本-收益动态模拟模块,预计2026年上线。

 

结语

西门子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工业范式的重构。通过“数字孪生建模-区块链可信交互-AI动态优化”的技术闭环,它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碳价值分配逻辑。正如其“零碳先锋计划”所示,未来的工业竞争将不仅是产品性能的比拼,更是碳管理能力的较量。这一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整理,2025-7-24